9月1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召开部分省份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整治经验交流会。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各地要加强农村婚恋公共服务,强化社会婚介组织监管,集中整治哄抬彩礼和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
该负责人指出,各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整治农村高额彩礼作为一件重要的民生实事,因地制宜、标本兼治,促进家庭和睦、农村安宁;充分认识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的复杂性,常抓不懈、绵绵用力,德润人心、化风成俗。
该负责人表示,各地要坚持把整治农村高额彩礼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推动综合整治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形成健康文明的婚嫁新风;扎实开展农村彩礼状况摸底调查,建立健全日常动态监测机制,提高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因地制宜提出彩礼倡导性标准,加强涉彩礼法治宣传教育,选树一批“低彩礼”和“零彩礼”典型,清理网络不良有害信息,引导群众理性对待彩礼给付;探索建立问题整治长效机制,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逐步消除农村高额彩礼问题滋生蔓延的土壤;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注意方式方法,以钉钉子精神推进系统治理,切实防止高额彩礼问题反弹回潮。
当天,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最高人民法院、全国妇联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宁夏、黑龙江、福建等15个省份党委农办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交流了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整治经验。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厅厅长王建介绍,2024年4月宁夏开展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以来,在充分调研听取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明确了农村彩礼的指导参考标准:重点区域农村彩礼一般不超过2023年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非重点区域一般不超过2023年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倍,同时赋予各地结合实际确定彩礼、礼金、婚宴标准的自治权,全自治区农村办理结婚登记12618对,“零彩礼”“低彩礼”占比63%,平均彩礼金额较治理前下降约36%。
福建省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厅厅长陈明旺介绍,在全国妇联指导下,福建省妇联针对山区县高额彩礼、陈规陋习问题,与中国人寿合作,创新推行“不送彩礼送保障”,以专项保障替代物质负担,今年上半年为413户“零彩礼”家庭送出每份价值1088元、保额46.6万元的“福囍满堂”专项保险。
甘肃省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厅厅长杨金泉介绍,甘肃省在群众普遍接受基础上,制定了县域内农村彩礼倡导性标准,目前,全省86个县(区)中,彩礼倡导标准5万元以下的有22个、6-10万元的有55个、11-15万元的有9个,推动彩礼标准逐步下降;同时,对婚俗中的定亲下聘环节加重经济负担的“见面礼”“下马费”“认亲钱”等隐形彩礼,进行简化。
四川省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厅厅长蒋刚介绍,四川支持民族地区推进移风易俗法治化治理,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乐山市下辖的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针对高额彩礼问题,以地方立法形式,分别于2022年、2023年、2024年相继出台施行《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马边彝族自治县移风易俗条例》《峨边彝族自治县移风易俗条例》,对彩礼问题作出刚性规定。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王宇豪 | 审核: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