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资讯>资讯详情

“三联工作法”织密未成年人成长防护网

124

“同学,遇到校园欺凌一定要勇敢说不,这不仅是在保护自己,也是在维护法律的尊严。”9月1日,在新疆伊犁州琼博拉镇中心学校的“开学第一课”上,伊犁边境管理支队琼博拉边境派出所民警结合真实案例,向学生们讲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关知识。

琼博拉镇位于乌孙山下,是个以哈萨克族群众为主体的山区乡,地处偏远,年轻人大多在外务工,留守儿童较多。为有效解决未成年人保护最后一米问题,琼博拉边境派出所创新实践“司法联动、村队联动、家庭联动”的“三联工作法”,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司法联动,让法治种子扎根于心

2024年12月,民警李顺平在走访中发现,辖区内一名初中生小艾(化名)经常逃课,还与社会闲散人员来往。民警立即联合司法所工作人员,上门为小艾及其家长讲解相关法律知识,分析其中的潜在风险。经过多次沟通,小艾逐渐认识到错误,重新回到课堂。

这是该派出所深化司法联动的一个缩影。他们与县人民法院、镇司法所等部门紧密合作,形成普法合力。针对辖区未成年人家庭,民警们积极开展入户走访,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行“靶向”宣传,对于在走访中发现的隐患问题及时解决,有效提升了未成年人的法律素养及自我防护能力。

此外,派出所还借助“110宣传日”“边境政策法规宣传月”等节点,组织知识讲座、现场教学等活动,将普法触角延伸到学校课堂、村队广场,让法治意识深入人心。

村队联动,构建群防群治坚实防线

“小张最近表现怎么样?有没有再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联系?”琼博拉边境派出所民警高山向村“护苗”志愿队队员询问重点关注未成年人的情况。

为精准掌握辖区内存在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群体情况,派出所联合琼博拉镇政府相关干部、村(队)委员会,开展扎实的入户走访摸排工作,为这些未成年人建立“一人一档”,实施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同时,整合村队群防群治资源,发动志愿者、党员干部组建“护苗”志愿队伍,共同参与未成年人的日常管理与关爱。

辖区2名11岁的男孩热某与麦某平时不服家长管教,并有偷窃的恶习。民警雷佳哲得知此情况后,积极联系村委会及镇司法所干部前往男孩家中家访,并建立帮扶档案,通过谈心、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二人改正错误。经2个多月的帮扶教育,热某与麦某在警务室民警、村镇两级干部的耐心指导和关怀下,逐渐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之处。他们开始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生活步入正轨。

家庭联动,筑牢未成年人家庭防线

“以前总觉得孩子不听话就是调皮,经过民警的指导,才知道自己的教育方法有问题。”一位家长在参加完派出所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课堂后深有感触地说。

派出所深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着力激活家庭教育这道关键防线。他们利用学校家长会平台,安排专业骨干民警开设家庭教育指导课堂,向家长普及科学管教知识和监护责任要领。对于存在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家庭,组织警务室民警、村队干部实施“上门家教”,深入剖析家庭环境,查找教育缺失,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同时,派出所深化“警校家社”四位一体协同共育机制,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当遇到教育难题时,家长可以及时向派出所、学校或社区求助,各方共同商议解决办法,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自从“三联工作法”实施以来,琼博拉镇辖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辖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实现“零发生”,广大未成年人的法治素养和自我保护意识明显提升。“家庭-学校-社区-警方”协同联动机制日益健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

“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三联工作法’内涵,在机制长效化、资源集成化、工作精细化上狠下功夫,不断提升未成年人犯罪源头预防和精准治理水平,让‘青春护航零距离’的服务承诺真正惠及千家万户。”琼博拉边境派出所所长马兆年说。

来源: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伊犁边境管理支队
编辑:开心 审核:嘻嘻

友情链接: 万众网影 西开金服 西部控股 西部传媒 百度 西开小镇网 浙江特色小镇 财政部ppp 西部时报

西发数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2号楼13层 Copyright©2016 xbsmg.com Inc.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9003214号-1